日前,A股上市车企一季报发布完毕引来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同样是车企,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却呈现出“天壤之别”。
北汽蓝谷(600733.SH)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份,北汽新能源的研发费用约为360万元,占到总营收的比例约为0.12%;去年同期,北汽新能源的研发费用为3.53.8万,与今年相差无几。
比亚迪(002594.SZ)一季报则显示,今年1-3月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2.9亿,占到总营收的比例约为4.26%;去年同期,比亚迪的研发费用为10.3亿,占到总营收的比例为4.16%。
进一步来看,根据北汽新能源公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北汽新能源营收为164亿元,研发投入为11.28亿元,占营收的6.86%,其中费用化研发费用为5427万元左右,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95.19%。
比亚迪2018年年报显示,当年比亚迪的营收为1300.5亿,研发投入金额为85.36亿,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6.56%,其中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35.47亿,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是41.55%。
也就是说,按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北汽蓝谷的6.86%与比亚迪的6.56%接近持平,双方的不同体现在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上。
研发费用资本化背后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可以对研发费用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处理方式。
“资本化”与“费用化”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最终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影响企业的总资产;而费用化的研发费用最终计入企业的利润表,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
简单来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必要条件是:当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可计入形资产的成果,比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才能将研发投入资本化;而在无研发成果阶段的所有研发费用,不能进行资本化。
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这部分费用是否进行资本化,抑或是费用化处理。
如果由费用化处理为资本化,就像北汽蓝谷那样,当期费用的体现就会变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北汽蓝谷的资本化比重要高于比亚迪。
“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自主决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研发投入都能资本化,事实上对研发投入资本化的要求非常严格。”该人士称。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资本化: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企业应该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有卖方研究人士表示,由于确定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相关特征、能否或者何时能够为企业产生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以及成本能否可靠地计量上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研究与开发活动产生的费用,除了要遵循无形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其他特定的条件才能够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
一般情况下,研究阶段的中发生的费用不能够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发阶段中发生的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由此可见,北汽新能源的做法,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财务处理手段,而北汽新能源中高达95%的研发投入资本化,却在侧面反映出北汽新能源超过9成的研发投入已经到了出成果的阶段。
另外,需要看到的是,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以集团为口径的,包括其整个新能源车(纯电+插电)、燃油车、商用车、电池、云轨等所有集团业务的投入,而北汽蓝谷的研发投入,仅仅是北汽集团下属的纯新能源业务研发投入数据。
影响上市公司估值
对新能源汽车、医药、通讯、电子等高科技企业来说,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发费用却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到公司的当期利润。
那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研发投入资本化又有什么影响?
资本化是研发出来的无形资产,可以按照知识产权费用计提,对利润没有影响;费用化就是直接从成本里扣了,会影响利润。
这种影响体现在: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意味着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估值(市盈率):研发费用计入利润部分越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就越高,对应的,投资价值势必就越低。
所以,大量的研发投入会削减公司的当期净利润,进而提升甚至扭曲公司的市盈率。因此有研究人员也建议,对于研发投入高的公司,应该参考其研发投入情况对市盈率进行调整。
“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方式调整公司市盈率水平,在考虑研发费用对公司的影响后重新对公司进行估值。调整后市盈率下降,更具投资价值。”上述卖方研究人士表示。
在实际情况中,研究阶段是开发阶段的基础,会计准则出于谨慎考虑仅对其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进行无形资产确认,有可能会低估其他研发费用的价值。